mobile01-ff613ec0ee4370d9be8cfc1040932ebb  

二月初已搶先為大家介紹過D800實機的部份內容,但礙於當時的機身韌體還處於工程機階段,無法跟釋出實拍照跟大家分享,現在正式機的表現將於本文中出現,各位做好準備了嗎?雖說D800在台灣的發售日期確定已經延期了,但也希望N家用戶可以先消消火,欣賞本文望梅止渴一下,不然就是繼續愛惜手上的舊機,趁還有時間跟它相處,多出去拍些照片留念吧。以下同樣先提供五張D800的實拍樣本讓各位參考,這幾天的氣候還算是舒適,時而陰天時而放晴,總之不要給我下雨就是萬幸了。

mobile01-788f44dc606cbe435c72cbf80acb812f  

mobile01-a1cdb2525118ed8225dbcbf3a26a314e  

mobile01-007db13114fed6c676dd18a640fc1250  

mobile01-5ab7aee90fe9dac8ac52789690df17e5  

 

★外觀/規格重點介紹

盒裝版本的D800終於到手了,維持一貫的金色外盒,但我這次拿到的版本還不是國祥公司貨的最終版,因為裡面沒有原廠說明書及保卡,大概只差這兩項吧。

 

D800只有販售單機身版本,並沒有搭配鏡頭一起販售,這次盒裝的內容物除了機身外還有原廠光碟、原廠背帶、熱靴蓋、充電盒、八字電源線、液晶螢幕透明保護蓋、USB傳輸線。

 

繡有D800字樣的原廠背帶,招牌黃色揹出去真是超醒目的!

看到這個接頭有沒有很熟悉啊!跟我的隨身硬碟一樣使用USB3.0的傳輸規格,與過去常見的USB2.0最大差異就在於傳輸速度,USB3.0最佳傳輸理論值為5.0Gbps,比USB2.0的480Mbps要快上10倍之多,用來傳送大檔案時便能有深刻的體會。尤其像D800這驚人的3630萬畫素,目前一般相機用戶的讀卡機應該還是停留在USB2.0而已,如要將D800動輒4-50MB的RAW檔給傳至電腦內,檔案數量又多的話,肯定是曠日費時。但有了USB3.0傳輸介面,只要電腦同樣有內建USB3.0插孔的話,便可有效的利用此優勢,快速的將檔案從機身移動到電腦內,只需一條線就搞定。


首先D800使用堅固耐用的鎂合金機身,同時防塵、防滴的基本耐候性也沒少,且比D700要輕了10%左右的重量。

握把深度比D700要多一些,手指的施力點也更明確,成人男性來操作的話,五根手指均能緊握在把手上,機身表面所覆蓋的橡膠蒙皮止滑性也很不錯,相信裝上MB-D12電池把手後的表現肯定會更好。

原廠特別強調D800快門的材質、形狀及角度都經過精密的挑選與設計,在等待拍照時右前方有足夠的空間可以讓食指獲得休息。至於D800的快門壽命從前代的15萬次進步到20萬次,這點對專業攝影師來說等同是增加了D800的工作效率。

 

把手內側的景深預覽鍵及Fn鍵,這兩顆全都支援自訂功能。

D800型號下方分別是閃光燈同步端子以及十針外接端子,可用來外接GPS設備,當然GPS配件是需要另外購買的,不過能將經緯度同時記錄在機身內感覺就很方便。

與D4、D7000一樣使用新型的對焦模式選擇器,按壓後再搭配指令轉盤就可以從多種自動對焦模式內進行切換,例如:單次對焦、連續對焦,或是AF區域模式(單點、動態區域、3D追蹤、自動區域AF),而那小撥桿可以選擇自動對焦或手動對焦。

(左)單點連續對焦、(左)動態區域追蹤(9、21 或 51 點)。

 

(左)自動區域AF、(右)3D追蹤。

要在全幅內塞入3630萬畫素真是需要極大的勇氣,因為近年來攝影玩家已經開始重視Pixel Density(畫素密度)的高低,雖然D800所使用的CMOS感光元件與D4同一塊屬於新的製程,但現階段的鏡頭是否能應付這樣的高畫素,就得看玩家的反應了。D800所使用的影像處理引擎為EXPEED 3,目前僅有D4與Nikon 1旗下的V1、J1有此規格。D800感光元件前方低通濾鏡的多層結構特別採用防反射塗層,在消除摩爾紋的同時也可盡可能的保留畫質。

Nikon中階機(D90)以上的光學觀景窗似乎都內建3x3的構圖格線,我相當欣賞這種設計,如此一來消費者也不用多掏錢去換對焦屏,而且這構圖格線是可以選擇開啟或關閉的,並非一定要顯示。

 

D800特別值得讚賞的地方還有它內建閃燈的設計,出力並不大僅有GN12而已,但好處就在於玩家可以利用這內閃來觸發外接式的原廠閃燈,藉此達到離機閃的效果。

接著要繼續介紹的是D800的機頂設計。

左邊組合鍵的功能增加為四項,主要是BKT(包圍曝光)的加入,QUAL用來選擇畫質、WB屬於白平衡設定、ISO鍵則是感光度。

 

需藉由鎖定釋放鍵才可以調整機頂的拍攝模式撥盤,(S)為單次釋放快門、(CL)低速連拍、(CH)高速連拍。不過D800的連拍速度真的是降低了,每秒最高只可拍攝四張照片(FX格式)。

 

調整撥盤後還有三項拍攝模式可以選擇,由左至右分別是(Q)靜音拍攝、倒數計時、反光鏡鎖定。

 

光學觀景器的覆蓋率為100%,放大率為0.7倍,一旁有屈光度調節器可以調整。

D800跟D4一樣內建接目鏡快門桿,能避免光線從後方進入感光元件。

機頂視窗可顯示的資訊十分完整,跟D700的差異並不大。

新加入的錄影按鍵,D700對現在的D800來說完全是上個世代的東西,因為DSLR內建錄影功能早就普及了,這也是為什麼有那麼多玩家期待D700後繼機的出現,為了就是滿足高畫質錄影的需求;當然D700的影像規格來到2012年,也依然是可圈可點,風采並沒有被D800給蓋過。啟動電源僅需0.12秒,加上外門延遲也只有0.042秒,也就是說從開機→拍照→完成,嚴格說起來一秒的時間還用不到。

 

與D4同級的液晶螢幕,從為3.2吋92.1萬點,如此高的解析度,就算放大到46倍依然足夠;這塊LCD也縮短了表面玻璃與面板之間的距離,並在這空間內注入特殊樹脂;原廠表示這樣的設計能夠大幅減低表面反射,同時機背也內建環境亮度感應器,讓LCD能視周圍的光線改變亮度。

機背左列工具鍵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Picture Control獨立鍵,使用者如需快速改變影像色調的話,操作起來會更直覺,當然如果你用RAW拍的話就沒什麼差別了,因為利用機身後製一樣可以重新定義Picture Control。

D700用戶熟悉的測光撥盤,D800使用91,000像素的RGB感應器,可針對臉部進行偵測。當啟用3D對焦時,可追蹤的目標能比過去更小,精準度也更高。提醒一下各位,過去D700的RGB感應器只有1,005像素,就理論值來看,D800的測光精準度當然也會提昇。

 

雖然D800沒有D4那顆小搖桿,但還是備有傳統的八向按鍵,Lock鍵上鎖後可固定自動對焦點的位置。新樣式的Live View撥桿跟D4一樣,不論在拍照還是錄影模式下,都需按下Lv鍵LCD才會即時顯示畫面,若是要錄影的話還得配合機頂的REC鍵才會開始工作唷。

貼心的雙插卡設計,同時支援CF(UDMA7)與SD(SDHC、SDXC),這對超高畫素的D800來說有相當實質的幫助,畢竟3630萬畫素,一張RAW最高可達到74.4MB,有雙卡支援作業的話,心理負擔應該也會比較小。

 

可分別設為主/副插槽,然後將RAW與JPG分別儲存,之前有網友問說分開儲存,播放時會分批顯示兩張嗎?答案是會的,而且刪除時也須刪除兩次,RAW+JPG儲存的速度會比記錄在同一槽慢一些。另外錄製影片前,可進入短片設定內,選擇儲存的目的地,看是要儲存在CF還是SD。

 

D800側面內建豐富的傳輸端子,記得這防塵蓋平時要閉合唷,不然就失去防塵、防滴的目的了。

 

內建麥克風及耳機插孔,對錄影作業有極大的幫助,可外接指向性麥克風並即時進行監聽;接著還有USB3.0傳輸孔與HDMI輸出埠。

D800機身右側,擁有更紮實的握把。

 

D800的產地跟D4同樣來自日本。

 

電池蓋內緣一樣加入防水膠條,提昇D800的耐候性。

搭載EN-EL15鋰電池,在CIPA測試標準下約可拍攝900張,D700則可拍攝1000張,不過兩台所使用的鋰電型號並不同。

本篇文章所有的實拍圖皆使用Nikon這顆標準鏡皇AF-S NIKKOR 24-70mm f/2.8G ED

★畫質與影像大小

D800支援RAW+JPG的儲存格式,可利用雙插卡的優勢分別記錄RAW與JPG,但播放時也會分別顯示兩張照片。有效畫素最高可達3620萬,若你平常沒有那樣高畫素需求的話,選擇M尺寸的2030萬其實也很夠用,重點是可以為記憶卡省下不少空間,但可惜的就是RAW檔還是只能儲存原始3630萬的RAW檔,只有JPG可以選擇大小。

 

現在的DLSR普遍都已經將影像位元提升到14bit,能保留更多的細節,擁有的動態範圍也較高。

★實用的影像區域

利用全片幅的優勢,可在這塊CMOS上額外進行三種區域的裁切,且不會破壞畫質,構圖時會出以黑線提醒。

(左)FX格式也就是全幅的影像區域、(右)1.2X的影像區域類似APS-H片幅。

(左)APS-C的影像區域,如果手邊的鏡頭不夠長,不妨可以利用這功能取得特寫、(右)類似方形構圖的5:4影像區域。

★白平衡&保留暖色光

雖然D4與D800已經採用了新一代的感光元件及影像處理引擎,不過對於白平衡的控制我覺得還是有進步的空間,色調還是會偏暖,當然不是說偏暖不好,只是在拍攝人像時膚色較不會有紅潤透亮的感覺,與肉眼所見到的會有段差距。所以Nikon也有準備手動偏移的工具,可視需求將座標向B或M移動。

▲接著我在同場景下分別拍了兩組照片,現場光源均是黃色的鎢絲燈泡,來看看保留暖色光的效果究竟如何?首先這張是自動白平衡(標準),光看這張可能不會有什麼感覺。

自訂色溫的部份D800也跟D4同樣,微調幅度最小可進行至十位數,並可以利用座標來決定綠色及洋紅的程度。

★Picture Control影像色調

D800維持六種Picture Control供使用者選擇,分別是標準、中性、鮮豔、單色、人像及風景,雖然這次沒機會拿D700來跟D800在同環境下PK,但就我過去的使用經驗來看,D700的膚色表現有比過去要透亮一些,偏黃的程度似乎有做出修正。拿到Nikon DSLR我習慣都是設定成SD標準色調,然後快速調整+1,不管是拍風景還是拍人都挺適用的,加上我有拍RAW+JPG的習慣,如果最後得到的色調結果還是不滿意的話,也可利用機身內建的RAW編修功能來重新設定Picture Control。

 

▲以上是各Picture Control在恆定光源環境下於色卡上的表現,如果你很喜歡暴力濃郁色調的話,建議可以套用"風景",因為他顏色比"鮮豔"還要飽和。至於拍攝人物的話,我個人覺得"人像"Picture Control會有點假假的,偏不飽和的感覺,乍看之下是降對比度,但會給人感覺朦朧不真實的感覺;所以我寧願用標準來拍攝,起碼膚色跟服裝的色調都有基本的水準,就算要後製也比較省事。

★白平衡對人像膚色的影響

首先上面這張的機身設定為(Picture Control:標準+1、自動白平衡AUTO B1,0),我不說其實大家多少也會覺得膚色有些微偏黃的情形,雖然我自動白平衡已經往B移了一格;而N家用戶看到N家達人所分享的人像照片,總會覺得膚色表現有極大的落差,說沒有載入自訂曲線或是手動白平衡是不可能的,EXIF看得出來沒有後製;因為前置微調早就做好了,當然看不出破綻,不過這對想購入DSLR的玩家而言,只會造成誤會。但我身為編輯不論用哪種品牌的相機,本來就該盡可能的以機身出廠設定來拍攝,因為不是每個使用者都會作那麼進階的微調,如此一來大家在看到拍攝樣本時,也能有比較的標準。不然我每張照片都拍RAW再後製不就好了,各位說是吧!接著再繼續往下看。

我將RAW檔交給ViewNX2來處理,白平衡我手動選擇"自動計算",這時會跑到4500K,但我覺得色溫偏低看起來太冷,又將色溫為調至4800K看起來比較自然。這組照片跟上組之間只是調整白平衡而已,就能讓膚色有如此大的差異;並不是Nikon怎麼拍人都會偏黃,是要看你會不會設定而已,不論是機身前置或是拍RAW後製;但在測試時小編必須維持客觀的測試行為,無法依照各環境做到最佳設定,這點要跟各位N家用戶道歉。

★各級ISO表現&實用的自動感光度/快門

D800的標準感光度範圍ISO100-6400,擴展值可達ISO50-25600,終於有ISO50可以用了,真讓人感動!這對一些需要常曝或是追求影像純淨度的攝影愛好者來說有絕對的幫助。因為D700的標準感光度是200起跳。在前一篇D800的搶先試玩中,我有特別提到它快速開關AUTO ISO的功能,就是按壓機頂ISO鍵再配合前指令轉盤即可辦到;同時也可即時調整AUTO ISO的最大值,如果可以指定AUTO ISO範圍的話,會更貼近使用者的需求。再來要跟各位報告AUTO ISO還有個超威的功能,就是使用M全手動曝光+AUTO ISO拍攝時,你還可以控制"曝光補償"(用感光度來決定),這點讓我相當的訝異!譬如我就是要F/2.8、1/125s的曝光值,但反差過大的環境卻又沒辦法好好拍照,這時"曝光補償"的重要性就出現了。

長曝雜訊抑制功能我都是維持關閉,因為我平常用不到,而且處理很花時間。高感光度NR的部份我進行了關閉與標準的實測,等下可以來看看D800的表現。

 

"最慢快門速度"同樣屬於"ISO感光度設定"內的功能,但如果小編不稍加解釋的話,各位可能無法瞭解它的特色。主要目的就是讓使用者在各焦段下均能獲得安全快門,因為不是每顆鏡頭都是恆定光圈,當焦段伸長時非恆定光圈鏡頭的光圈值也會隨之縮小,這時候如果有設定自動感光度與最慢快門速度的話,便可以保證每張照片均清晰,避免手震的意外。而最慢快門速度設定為AUTO的話,快門速度變會依照當前的焦段改變快門速度,廣角端的可使用較慢的快門,伸到望遠端的話它就會強制使用較高的快門。

 

▲測試環境:微光室內、光圈先決、手動對焦、上腳架、倒數計時拍攝。
畫素比前作高三倍的D800,不論是解析度以及高感光度的表現都備受質疑,但各位別忘了D800在畫素增加的同時,感光元件與影像處理引擎也做了進步,並非延用D700的硬體規格;話雖如此,但畫素密集使受光面積便小也是不爭的事實,就讓我們用照片說明一切好了。ISO測試時在ISO400以前都將NR關閉,ISO800以上便開始比較"NR關"及"NR標準"之間的差異;在ISO1600(NR關)時出現較明顯的雜訊,啟用(NR標準)的話,ISO800(NR關)ISO1600(NR標準)可視為工作ISO;而堪用值的話差不多落在ISO3200(NR關)或是ISO6400(NR標準)。

★主動式D-Lighting&HDR效果

(圖左)D-Lighting其實就屬於數位補光的一種,能緩和高光或過暗的場景,在D800選單內有五級程度可以選擇,但我個人比較不喜歡這種軟體修正的方式,所以平常我也鮮少使用這功能。(圖右)利用機頂的BKT按鍵可以叫出原先指定的特殊曝光功能,像HDR就屬於就比較特別一些,目前在一些高階DC、Mirrorless、或是DSLR上也逐漸可以看到它的蹤跡,好處就是不必事後再以軟體後製,直接用機身就可以處理完成。不過要使用HDR的話,被限制只能在JPG儲存格式下才可啟用,且只會保留合成的該張照片,原有的素材照並不會留存唷。

這張是正常曝光的照片。

下面這張就是啟用HDR並設定EV差距達三格的效果了,會連續拍攝兩張並進行合成的動作。

★縮時攝影

間隔拍攝其實沒啥好稀奇的,因為很多非DSLR的相機也都支援,但D4與D800獨創的內建縮時攝影功能可就大有來頭了。過去攝影人所玩的縮時攝影較常見的就是利用高階的電子快門線,設定拍攝每張照片拍攝的時間差,以及欲拍攝的張數,最後再將大量的照片集結起來,透過軟體來完成一部影片。D800的概念類似,但聰明的是它會自動將這些照片自動轉為影片檔,而影片大小或是每秒張數可從短片設定內去做選擇;也就是說將相機架好腳架,設定完成後,時間到等著去驗收成果即可,非常的方便!


▲夜晚從小惡魔總部看出去的景色,是不是很迷人呢?

★高畫質錄影支援外接麥克風及耳機


 

過去D700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錄影功能,現在D800總算加入FULL HD規格,並內建電影常見的24fps;支援全時自動對焦,影片編碼採用H.264/MPEG4,每個影片大小都有兩種畫質可以選擇。錄影途中可全手動調整曝光值,快門、光圈、感光度皆可。


雖然機身只內建單聲道的聲音麥克風,不過別擔心!因為D800跟D4同樣支援外接麥克風輸入,與耳機插孔可進行監聽動作;收音時亦可手動控制音量的大小,影片後製時也比較輕鬆。以下提供四部實拍影片讓各位參考,畫質均為1920x1080 30fps。

 

★ Nikon D800‧使用心得
D800的外型跟D700差異並不大,最簡單就是看有沒有錄影鍵跟收音孔吧!因握把輪廓變得明顯,讓握感有明顯的進步,快門鍵的造型也做了修正,不論是開關電源或是釋放快門,操作起來就是順手一些;防塵防滴的可靠性有D700的朋友應該都領教過,D800同時也延續這項特性。機背直接建立的Picture Control按鍵在拍照時真的很方便,切換色調更有效率,不必進MENU做選擇省去不少時間;跟D4一樣的Lv即時顯示按鍵,切換拍照或錄影很方便,雖然要錄影還是得用機頂的REC鍵,但這種操作方式我覺得是目前最順手的Nikon DSLR了。

 

D800的暗部對焦能力進步到-2EV,比D700要進步一級,目前跟D4是同一等級,不過手邊沒有D700所以沒法為大家做比較,真是抱歉!Live View啟動時還可以進行人臉偵測並自動對焦,錄影時可善用DX的1.5倍"影像區域",增加望遠端的優勢。高畫素並沒有讓D800的解析度降低,當然話直視很主觀的,小編只是提供自己的心得,但3630萬畫素的檔案量真的好驚人,好在有雙插卡的設計,而且RAW跟JPG、照片跟影片可以分開儲存,空間可以靈活運用。不過高感光度表現似乎就沒有如大家預期進步,雖然沒有直接比較,但頂多也只是打平不然就是小輸,畢竟畫素多三倍,購機前還是得瞭解自己的需求。

 

優點:
◎握感較過去提昇,重量少了10%左右。
◎快門壽命從15萬增加到20萬。
◎USB3.0的傳輸介面,傳輸速度比一般USB2.0快10倍。
◎獨立Picture Control按鍵,改變色調更加便利。
◎暗部自動對焦的工作值進步到-2EV,跟D4同級。
◎自訂色溫的最小值可達十位數,支援保留暖色調光線。
◎可快速切換AUTO ISO,並支援最慢快門速度(可依焦長自動改變安全快門)。
◎M全手動曝光模式下,依然可以利用AUTO ISO來改變曝光補償。
◎超方便的縮時攝影功能,設定簡單操作也易上手。
◎Live View模式下拍照支援臉部偵測並自動對焦。
◎錄影途中可進行手動曝光,可外接麥克風及耳機。

 

缺點:
◎高感光度似乎沒進步。
◎全畫素每秒最高連拍速度只有四張。
◎高畫素伴隨而來的大檔案量,存檔會顯得吃力,且建議使用高速記憶卡。

★ Nikon D800‧拍攝樣本(標準+1、機身JPG直出)

按這裡檢視外部圖片

按這裡檢視外部圖片

按這裡檢視外部圖片

按這裡檢視外部圖片

按這裡檢視外部圖片

按這裡檢視外部圖片

按這裡檢視外部圖片

按這裡檢視外部圖片

按這裡檢視外部圖片

按這裡檢視外部圖片

按這裡檢視外部圖片

按這裡檢視外部圖片

按這裡檢視外部圖片

按這裡檢視外部圖片

按這裡檢視外部圖片

按這裡檢視外部圖片

按這裡檢視外部圖片

按這裡檢視外部圖片




 




 


 


 



 







 


Nikon D800 旗艦型全片幅FX單機身(公司貨)《精裝版》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獨家推薦 的頭像
    獨家推薦

    網路購物區( 心情分享園地)

    獨家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